《围城》-钱锺书

20230624读完

围城

这本书25.3万字,也算是比较长的小说了,但书中人物的经历也才很短的一个时期,主要是主人公结婚前后的一段时间。我想我要是在大学或是以前准是读不进去这样的书的。前半段读着有点枯燥琐碎,后半段只觉精彩时却戛然而止。

“适龄”和“剩龄”的恋爱心理 : 大学的时候苏小姐 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 ,眼里都没看上过方鸿渐这小子。她一心想要留学,想要走得更高更远,嫌那几个追求自己的人没有前程,大不了是大学毕业生。而她现身为女博士,反而觉得崇高得孤独,没有人敢攀上来。回国的船上碰到方鸿渐,知他也是博士学位,家世也不错,理想着自己是:“燕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的仰慕而后屈伏的求爱。哪知道不曾想,方鸿渐对她并不感冒,自己反而是那个卑逊求爱于方鸿渐,最后也不得的人。这可能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恋爱心理,不论男女。

花束般的爱恋:有段时间花束般的恋爱电影很火,就套用一下这个词。唐晓芙虽然出现的片段很短,但唐晓芙才是方鸿渐的真爱。方鸿渐对唐晓芙的爱是热烈的爱、一种有瘾的爱, 就像初恋一般,有那么一个犹如花束一般清甜可人的女孩闯入了你的生活,不知怎么的,你枯燥无味的生活里好像有了一束光,有了一个盼头。你就想见她一面,和她说说话,见她你会紧张,但是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渐渐地恨不得天天见面;到后来,恨不得时时刻刻见面了。你会为了她做事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一整晚的睡不着就像是生病了一样。 现实中可能我们很多人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运气遇到让自己这么动心的人;有的人可能运气更好一点遇到了,但可能佳人早有良伴;如果你运气再好一点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那应当抓住这也许一生只会有一次的机会。

方鸿渐的这段单恋犹如花束般的爱恋这个词一样,刚开始就像花束般清甜可人,但是这无根之花最后也避免不了凋零的命运,最后也只存在他的记忆之中。

普通人的婚姻往往不会伴随多伟大的爱情而来 而方鸿渐对订婚的孙小姐的爱寡淡如水,仿佛还是在开玩笑一般,他不记得和孙小姐的第一次见面,也看不出他对孙小姐的爱,只是犯了点占有欲的醋。他们走入婚姻是从同事的玩笑开始的,甚至都没有谈恋爱的阶段,他自己甚至都知道自己没有对孙小姐产生如对唐晓芙那种动心。他也没有审视自己是否爱孙小姐,他们就这样不经意的组合在一起,潦草的订婚了,连读者都在怀疑他们的订婚是不是还在开玩笑,结果他们是真的结婚了。对他来说 婚姻已不是爱情的产物,爱情被阻隔在婚姻这座围城之外,最后只残存在他的回忆里或是那虚幻之中

就像杨绛所描述的那样,书中写的这几对都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婚姻,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人,可能也没有什么特长,但人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出彩的兴趣,又或是兴趣很广,却毫无突出,但也有自己的主张。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局限在自己的“围城”内。就算赵辛楣娶了自己的意中人苏小姐,可能也不过尔尔。娶到的可能总不是自己的意中人。

所以,

人究竟是要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还是和最爱自己的人结婚? 在这本书里,可能都不是,犹如方鸿渐和赵辛楣一样,都不会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结婚,就已经结婚了。而这个问题则可能永远不会有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